2025年9月10號-12號,第二十一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暨展覽會(BCEIA2025)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隆重召開。2025年適逢BCEIA創(chuàng)辦40周年,大會秉承“分析科學創(chuàng)造未來”的愿景,以“輝煌四十載再譜新篇章”為主題,致力于為分析測試相關領域搭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與展示平臺。2025年9月11日至12日,為期兩天的“化學計量與標準物質”分會召開。BCEIA2025化學計量與標準物質分會由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李紅梅教授和IUPAC(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lián)合會)分析化學部主席/英國政府化驗所原首席化學家Derek Craston博士擔任分會主席。本次分會主題“精準改變世界計量增進互信”。聚焦標準物質前沿技術、生物醫(yī)藥、食品與環(huán)境等國家重點領域標準物質與計量技術開展交流,充分展示了國際國內化學與生物計量與標準物質技術發(fā)展新趨勢和新需求。
會議邀請了該領域國內外知名專家出席并做精彩報告,包括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張慶合、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武利慶、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李亮、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劉剛、新加坡衛(wèi)生科學局劉沁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肖晶、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吳先富、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全燦、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黃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張磊、上?;ぱ芯吭河邢薰纠做?、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環(huán)境發(fā)展中心環(huán)境標準樣品研究所張瑞珂、北京科技大學曹艷秋、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許森、廣東省中醫(yī)院張鵬偉、天津阿爾塔科技有限公司張磊等共16位專家。在生物化學計量及體外診斷試劑方面報告:“從蛋白質溶液中開發(fā)可互換的候選有證標準物質:概念及其在人胰島素標準物質開發(fā)中的應用”、“尿白蛋白檢測方法的標準化:參考測量程序的開發(fā)與標準物質的研制”、“核酸標準物質:分子精準診斷的“標尺””、“多尺度生物測量技術及標準物質的研制”、“人血清轉鐵蛋白的純化與標準物質制備”、“早期糖基化產物的非靶向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定性和定量方法的開發(fā)”。此外,在食品、環(huán)境和同位素計量領域的報告:“核磁共振(NMR)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不同揮發(fā)性光引發(fā)劑在食品包裝中的遷移研究”、“食品安全檢測方法標準化工作的現(xiàn)狀與展望”、“有機分析標準物質開發(fā)的新方法探索”、“二噁英類物質基質標準物質的制備及其在典型食品污染國家調查中的應用”、“qNMR最高標準的開發(fā):苯甲酸和氫化鄰苯二甲酸鉀的化學純度有證標準物質”、“石油油品系列有證標準物質的開發(fā)與應用”、“臨床檢測用穩(wěn)定同位素標記內標物的研究進展”、“13C和氘標記穩(wěn)定同位素類固醇激素的制備及應用評估”。此外,分會共收到Poster投稿25份,經評選獲“優(yōu)秀Poster”獎3份,他們是姚歡博士的Poster:題為“Rapid and Accurate Purity Assessment of Digitoxin by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Internal Standard Corrected Quantitative NMR”、農小倩碩士的Poster:題為“Accurate Dererminationg of PLBL2 Molecular Weight by Asymmetric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Coupled with Muti-Angle Light Scattering(AF4-MALS)”、程瑾嵐碩士的Poster:題為“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Proteomic Profiting of Host Cell Proteins in Recombinant Vaccines”。
本次報告會的學術交流活動,充分展示了近兩年來國際國內在化學計量及標準物質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及化學計量技術在生物醫(yī)藥、食品檢測、環(huán)境檢測等國家重大的應用落地。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60余位(會議注冊人數(shù)為42人)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度學習和交流互動。會議搭建的標準物質與化學生物計量新技術交流平臺,以國際動態(tài)發(fā)展視野,聚焦化學計量與標準物質在前沿分析技術發(fā)展,對推動國際國內合作以及國家重點領域科技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