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了解功能食品領域的前沿研究及相關研究動態(tài),采用文獻計量分析法對2014-2025年的相關文獻進行了分析。以下是詳細的研究方法和分析結果:
研究方法
數(shù)據(jù)來源:使用Web of Science(WoS)數(shù)據(jù)庫,以“Functional Food”、“Health Food”和“Dietary Supplement”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僅篩選“article”和“review”兩種文章類型。檢索時間為2025年5月12日。分析工具:將檢索的數(shù)據(jù)導入CiteSpace(6.3.1)軟件,進行可視化處理,繪制引文聚類時間軸線圖和關鍵詞突變圖。
分析與討論

圖 1 引文聚類時間軸線圖(2014-2025年)
上圖展示了從2014年-2025年間,功能食品領域內不同主題之間的關聯(lián)與演變歷程。圖中的節(jié)點代表不同的研究主題或關鍵詞,節(jié)點的大小反映了該主題在研究中的重要性或頻率。節(jié)點之間的連線表示主題之間的關聯(lián)性,連線越多或越粗,表明關聯(lián)性越強。
例如,“bioactive compounds”(生物活性化合物)和“antioxidant”(抗氧化劑)等主題在圖中尤為突出,這不僅凸顯了它們在該領域的關鍵地位,也反映了這些主題在功能食品研究中的核心價值。此外,生物活性化合物、抗氧化劑、“gut microbiota”(腸道微生物群)等多個關鍵主題在多個年份中都顯示出較大的節(jié)點,這進一步強調了它們在該領域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顏色編碼用于表示不同年份的研究進展,圖例清晰呈現(xiàn)了從2014年(紫色)到2024年(紅色)的顏色漸變。這有助于觀察特定主題隨時間的發(fā)展和演變。此外,圖中還標注了13個編號的大主題,這些主題通過不同顏色的背景突出顯示,涵蓋了從生物活性化合物到腸道微生物群等多個研究領域。通過分析這些主題的關聯(lián),可以揭示不同研究領域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交叉點。這些主題從上到下依次為:
序號
|
主題
|
1
|
growth performance - 生長性能
|
2
|
oxidative stress - 氧化應激
|
3
|
phenolic compounds - 酚類化合物
|
4
|
intestinal morphology - 腸道形態(tài)
|
5
|
lactic acid bacteria - 乳酸菌
|
6
|
amino acids - 氨基酸
|
7
|
functional food - 功能性食品
|
8
|
insulin resistance - 胰島素抵抗
|
9
|
gut microbiota - 腸道微生物群
|
10
|
mushroom - 蘑菇(菌類)
|
11
|
dietary supplement - 膳食補充劑(更加專注于某一種特定的膳食補充劑)
|
12
|
dietary supplements - 膳食補充劑(可能更加關注綜合應用)
|
13
|
docosahexaenoic acid - 二十碳六烯酸(DHA)
|
其中,從圖表中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與生長相關的功能因子具有較高的關注度,其次為抗氧化主題,即對抗衰老和美容養(yǎng)顏相關的功能因子已成為研究熱點之一。也從側面反映出女性消費者這一龐大的潛在消費群體正在逐漸崛起,成為推動功能食品市場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引文聚類時間軸線圖顯示,各研究主題的此消彼長并不明顯,每種關鍵詞的年份跨度較大,這表明該領域的研究主題具有較高的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研究熱點并沒有在短時間內發(fā)生劇烈變化,而是呈現(xiàn)出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長期發(fā)展趨勢。同時,各個主題之間的關聯(lián)性較強,表明這些研究領域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和相互交叉的影響。
通過在引文聚類時間軸線圖上分別凸顯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的研究熱點的方式,更清晰地觀察到功能食品領域在最近三年內的研究動態(tài)和趨勢變化,進一步揭示該領域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近三年,研究熱點的演變,從集中于模塊區(qū)域,研究方向的深度和廣度都有所增加,也逐漸顯現(xiàn)出跨學科的研究趨勢。2023年的研究熱點集中在“氧化應激”、“酚類化合物”、“腸道微生物”等主題上;2024年的研究熱點開始向“乳酸菌”、“氨基酸”、“功能性食品”等方向轉移;2025年的研究熱點則進一步擴展到“蘑菇”、“膳食補充劑”、“二十碳五烯酸”等主題。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主題從較為寬泛的概念逐漸向更具體和深入的方向發(fā)展。例如,“腸道微生物”的研究逐漸細化到“乳酸菌”和“氨基酸”等更具體的領域。
另外,2025年的研究熱點的深化與轉移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受到了社會需求的驅動。隨著公眾對健康養(yǎng)生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治未病”理念的普及,人們對慢性疾病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種社會趨勢促使科研工作者重新審視和探索與健康相關的多個領域,從而推動了相關研究的深化和發(fā)展。
在這種背景下,研究熱點可能會更加集中在預防醫(yī)學、營養(yǎng)學、慢性病管理以及天然產物的藥用價值等方面。這些領域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提升公眾的健康水平,還能夠促進醫(yī)療健康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因此,未來的研究可能會更加注重跨學科合作,以及將傳統(tǒng)知識與現(xiàn)代科學技術相結合,以滿足社會對健康和疾病預防的不斷增長的需求。
2014-2016年:慢性疾病的機制與預防
在這一時間段內,心血管疾病、基因表達、抗性淀粉等關鍵詞的突變強度較高。這表明早期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慢性疾病的機制和預防上。這些研究不僅揭示了功能食品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潛在作用,還為后續(xù)的營養(yǎng)干預策略奠定了基礎。
2017-2019年:營養(yǎng)成分對健康的深入研究
這一時期,β-胡蘿卜素、多不飽和脂肪酸、魚油等關鍵詞的突變強度較高。這表明研究逐漸轉向營養(yǎng)成分對健康的直接影響,特別是這些成分在抗氧化、心血管健康和大腦功能中的作用。這一趨勢反映了功能食品領域對營養(yǎng)成分功能的深入探索,以及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日益關注。
2020-2022年:微生物組與健康的交叉研究
在2020-2022年期間,腸道微生物組、多糖、炎癥等關鍵詞的突變強度顯著上升。這表明研究熱點逐漸轉向微生物組與健康、免疫系統(tǒng)的關系。隨著對腸道微生物組功能的深入了解,功能食品在調節(jié)腸道菌群、改善免疫功能和預防慢性疾病方面的潛力得到了更多關注。
2023-2025年:食品加工與營養(yǎng)成分穩(wěn)定性
在2023-2025年期間,穩(wěn)定性、油、脂肪酸等關鍵詞的突變強度較高。這表明研究熱點進一步擴展到食品加工和營養(yǎng)成分穩(wěn)定性領域。隨著消費者對天然、可持續(xù)和高效能食品的需求增加,功能食品的加工技術、營養(yǎng)成分的穩(wěn)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成為新的研究焦點。這一趨勢不僅推動了功能食品的創(chuàng)新,也為其在市場上的廣泛應用提供了科學支持??偨Y
通過分析引文聚類時間線和關鍵詞突變分析,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慢性疾病的機制和預防,如心血管疾病和基因表達,這些研究為功能食品在健康干預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焦點逐漸轉向營養(yǎng)成分(例如多不飽和脂肪酸、魚油)和微生物組(尤其是腸道微生物組)的研究。這一轉變不僅反映了科學界對功能食品潛在健康益處的更深入理解,也揭示了不同研究領域之間的交叉與融合,為跨學科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向。
隨著研究方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功能食品領域的研究深度顯著增加。研究熱點不再局限于表面現(xiàn)象的描述,而是開始探索更為復雜的潛在機制問題,例如營養(yǎng)成分如何在分子水平上影響基因表達,以及腸道微生物組如何與宿主的免疫系統(tǒng)相互作用。這種深度的探索不僅有助于揭示功能食品的真正價值,也為未來的個性化營養(yǎng)和精準健康干預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