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來,黃淮海地區(qū)出現(xiàn)多次降雨過程,河南山東大部、江蘇安徽北部、陜西山西南部部分土壤水分飽和,局地農(nóng)田出現(xiàn)積水。氣象部門預計,10月上中旬黃淮海部分地區(qū)華西秋雨持續(xù),降雨比常年同期偏多。受連陰雨影響,黃淮海夏玉米收獲推遲、茬口銜接偏緊,局地土壤黏重、機械難以下田,無法適期適墑播種,對冬小麥生產(chǎn)帶來不利影響。“寒露”將至,黃淮海冬小麥陸續(xù)進入適播期,種播即將大面積展開。針對當前氣象條件和生產(chǎn)形勢,黃淮海地區(qū)要緊緊圍繞提高播種質量,堅持“一條主線”(以墑情為主線)、“三個服從”(播期服從墑情、播量服從播期、進度服從質量),落實晚播小麥“四補一促”(以種補晚、以密補晚、以好補晚、以肥補晚、以促為主)應變措施,全力培育冬前壯苗,夯實明年豐收基礎。
?。ㄒ唬屒缡斋@,盡早騰茬。對土壤濕度偏大、機械能夠進田的地塊,調(diào)集履帶式等收割機,或者對現(xiàn)有收割機進行適當改裝,搶晴搶時收獲,確保成熟一塊收獲一塊。對一般積水地塊,盡快疏通溝渠排水,開挖深溝瀝水。對田間積水嚴重、短時無法排水或局部倒伏地塊,組織動員人工收獲。收獲后及時通風晾曬,有條件的地方進行烘干作業(yè),降低籽粒含水量,防止發(fā)芽霉變。
(二)搶排散墑,精細整地。前茬收獲后,立即排除積水,加快土壤散墑。根據(jù)土壤墑情開展秸稈還田,土壤過濕時不宜開展還田作業(yè),防止秸稈覆蓋地表,影響土壤散墑。對機收地塊,降低留茬高度,保證秸稈粉碎質量,并均勻拋于田面,及時翻壓入土,適當耙耱壓實。對人工收獲地塊,及時清理田間秸稈,為散墑整地創(chuàng)造條件,待小麥播種后,再組織人工粉碎還田。
(三)搶時播種,晚播應變。堅持播期服從墑情、播量服從播期、進度服從質量,不要急于整地播種,優(yōu)先做好土壤散墑,當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達到70%—80%時適墑整地播種。對墑情適宜地塊,強化精細整地,千方百計擴大適期適墑播種比例,確保種在適播期。對田間積水、土壤濕度過大、短期無法散墑整地的地塊,堅持“四補一促”的晚播小麥應變技術,選用半冬性或半冬性偏春性的品種、以種補晚,按每遲播1天畝基本苗增加1萬左右、以密補晚,提高整地和播種質量、以好補晚,科學增施底肥并確保氮磷鉀平衡、以肥補晚。
?。ㄋ模屪ヌ锕?,防病治蟲。立足管早管好,對土壤墑情適宜的地塊,做好冬前鎮(zhèn)壓,壓干不壓濕、壓軟不壓硬,防止凍害、促弱轉壯。對苗情偏弱的地塊,結合降雨和澆水,及時施肥。對土壤墑情變差的地塊,及時澆好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堅持關口前移、防在前面,科學選用藥劑,做好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減輕小麥苗期病蟲害發(fā)生基數(shù)。對小麥條銹病,堅持“帶藥偵查、發(fā)現(xiàn)一點、控制一片”的策略,力爭早發(fā)現(xiàn)早防控。對小麥草害,堅持春草秋治,在氣溫適合時,選用對路藥劑,開展化學除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