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白令海狹鱈B季進入尾聲,美國漁業(yè)正面臨高達20%捕撈配額可能棄捕的風險。盡管漁季將在11月1日中午正式結束,但部分近海加工廠已決定在10月初至中旬提前關停設備,導致市場擔憂未捕撈的資源將被迫留在海里。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漁業(yè)局(NMFS)的最新數據,截至9月6日,近海加工廠僅完成72%的配額,仍有約8.9萬噸未能捕撈入賬。整個B季累計產量為23.3萬噸,同比下降16%。9月初的單周產量僅為9,000噸,較去年同期銳減53%,遠低于7月中旬的峰值24,000噸。進入8月之后,周度產量就已持續(xù)低于2萬噸,呈現出與2023年、2024年相似的季末減產態(tài)勢。
提前停工的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工廠通常需要在季末留出時間進行年度檢修和維護,以確保來年1月20日開捕的A季能順利進行。其次,本季捕撈點分布范圍廣泛,捕撈船只往返耗時最長可達50小時,運輸壓力大,魚體普遍偏小,僅200至300克。由于鮮度不足,高等級魚片和優(yōu)質魚糜的生產受到限制,即使繼續(xù)生產也難以保證盈利。與此同時,日本市場需求疲軟,訂單尚不穩(wěn)定,進一步削弱了企業(yè)維持產線的動力。
相比近海加工廠的謹慎收縮,海上加工船群則保持高效運轉。截至9月6日,母船作業(yè)已完成配額的93%,拖網加工船完成99%,接近滿負荷利用率。這種差距突顯出近海加工體系在距離、運輸和市場壓力下的劣勢。
從產品端表現來看,狹鱈魚糜產量不容樂觀。截至9月6日,白令海和阿留申群島(BSAI)的魚糜產量為73,800噸,同比下降8%。如果包括9月1日開捕的阿拉斯加灣,魚糜總產量為77,000噸,同比下降3%。不過,由于阿拉斯加灣在8月底前沒有產出,本月初突然出現的3,566噸魚糜,更多是A季產量的統(tǒng)計延遲所致。去刺魚片(PBO)在BSAI和阿拉斯加灣的總產量同比下降15%,跌幅明顯高于魚糜,原因正是小規(guī)格原料和低鮮度迫使更多原料流入魚糜產線。與此同時,魚子產量也同比下降12%,主要影響到面向日本和韓國市場的出口。
業(yè)內人士普遍預計,即便近海工廠在剩余時間內加快捕撈,依靠數量補齊缺口的可能性也不大。由于魚子率不足,本季的最終產出無望超過2024年B季的水平。對美國狹鱈產業(yè)而言,如何在維持生產效益和保障資源利用之間找到平衡,將是未來幾個季度必須直面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