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摩擦加劇、主要進口國加征高額關稅的背景下,全球白蝦行業(yè)卻意外迎來一輪增長周期。根據(jù)挪威海產咨詢機構Kontali與荷蘭農業(yè)銀行Rabobank聯(lián)合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2025年全球養(yǎng)殖白蝦總產量預計將同比增長6%,達到580萬噸(以活蝦當量計算)。
這一增速雖較過去高峰期溫和,但考慮到美國作為全球最大進口國,對包括印度、越南、印尼在內的四大主產國產品征收報復性關稅,全球白蝦行業(yè)能夠保持增長,堪稱“逆風翻盤”。
厄瓜多爾強勢領漲
出口激增18%
2025年上半年,厄瓜多爾白蝦出口同比增長高達18%,為全球增量的最大貢獻者。Kontali分析師Erwin Termaat指出,“如果只看上半年,全球蝦產量同比增長已達8%,其中厄瓜多爾一家的出口增量就占了絕大多數(shù)。”
盡管美國國際貿易法院于5月裁定10%的對等關稅“違法”,但由于7月前執(zhí)行暫停,厄瓜多爾得以維持該稅率,相較于印度26%、越南46%的稅率,其出口優(yōu)勢顯著。美國進口商為規(guī)避關稅風險,提前集中下單,使厄蝦出口井噴。
然而,行業(yè)普遍預計下半年出口節(jié)奏將放緩。一方面厄瓜多爾進入降溫季節(jié),產量趨緊;另一方面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仍存。即便如此,Kontali仍預計全年厄瓜多爾產量將同比增長10%,達到150萬噸。
中國接近百萬噸
內需推動溫棚養(yǎng)殖擴張
中國白蝦產量也持續(xù)增長。盡管外界對疾病與溫棚擴產持保留態(tài)度,但2024年中國白蝦產量已增長5%,2025年預計再增5%,達到99.2萬噸。這主要得益于溫室養(yǎng)殖技術推廣與電商渠道驅動的消費擴張。
中國水產專家羅國志教授指出,中國人均蝦類消費從2023年的2.25公斤增至2024年的2.5公斤,且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內陸市場潛力巨大。“這給養(yǎng)殖提出了更高運輸耐受性與規(guī)格要求,倒逼生產端進一步升級。”
不過,Rabobank指出,中國國內產量提升疊加經濟承壓,進口需求短期內仍將保持疲軟態(tài)勢。
印度增長強勁
但冬季投苗謹慎
印度2025年預計實現(xiàn)5%產量增長,全年總量預計達110萬噸。由于2024年末農戶在高價激勵下集中投苗,2025年前4個月印度出口增長一度高達30%。然而,冬季投苗大幅縮減,且夏季高溫、成本上升、政策不確定性交織,令下半年增長空間受限。
盡管面臨26%的潛在對美關稅,印度在上半年仍表現(xiàn)超預期,一定程度上轉向中國市場緩解美國訂單壓力。此外,印度本土蝦類消費市場正在快速擴張,未來或成為產能消化的重要支點。
越南與印尼多元化突圍
歐日進口增長強勁
越南2025年預計產量增長5%,達到70.4萬噸。盡管面臨高額反傾銷稅,越南依然實現(xiàn)了2024年出口量18%的增長。其對歐盟、日本、韓國等市場的分銷體系日益成熟,正在逐步降低對美市場的依賴。
印尼2024年產量下滑3%,2025年預計回升6%至38萬噸。印尼企業(yè)CP Prima表示,將重點開拓歐日中三大市場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受制于8月1日起或將執(zhí)行的32%高額關稅,印尼已將市場重心轉向更穩(wěn)定的消費區(qū)域。
貿易重構下
全球“多元白蝦格局”初現(xiàn)
盡管美方關稅政策打亂全球蝦類貿易節(jié)奏,但從目前趨勢看,全球白蝦產地正在迅速調整出口結構,通過市場多元化與產品升級實現(xiàn)逆勢增長。
中國則在擴大內需的同時,通過自主產能擴張、控制進口節(jié)奏,在復雜局勢中力保供需穩(wěn)定。下半年將是檢驗“內銷韌性”與“全球供給重塑”能力的關鍵階段。在全球食品安全、通脹壓力與供應鏈不確定性交織之下,白蝦行業(yè)或將進入“拼運營、控風險”的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