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文學院樊志民農史研究團隊在民俗學權威期刊《民俗研究》(2021年第2期)發(fā)表了題為《農業(yè)與人類食物邊界的劃定》的研究論文,人文學院青年教師劉壯壯為第一作者,樊志民教授為通訊作者。
《農業(yè)與人類食物邊界的劃定》一文,首次提出了“食物邊界”的概念。該文認為采集漁獵時期人類的食物資源利用處于一種“無邊界”的狀態(tài),人類可能曾經利用過地球上一切可利用的食物充饑。在漫長的探索中,世界各地的先民們逐漸排異和淘汰了對自身有疾病傷害之禍的食物品種,集中選育出了一批優(yōu)質的農牧果蔬品種,同時輔之以不同的烹飪加工技術化解食物所含毒素和病菌,保證了人類的生命安全。再經過各地區(qū)之間不斷的相互補益和完善,最終形成了一個足以保證人類生存繁衍的食物資源庫。然而,農業(yè)所廓清的這條人類食物利用的邊界在災異與豐裕情形下,往往也會出現(xiàn)失范與越界。此種失范與越界不僅侵害了自然界其他動植物的生存權,也對人類社會的倫理道德造成沖擊,乃至危機人類的生命安全。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6iYz77Xi1TNMaaNxCmjJsA
